手指再造全国最好的医院-3D全形手指再造术-手指能再生断手指再造一般的多少钱 3d全形手指再造多钱
一般来说,手指断了,只要保存得当,在6-8小时内赶到医院是可以通过再植手术接上的,但是如果超过了6-8小时,甚至更长时间,错过了接手指的最佳时间或者保存不当导致无法接上。
手指缺损有什么办法来补救?
假指:只有外形,没有任何功能,也就是说患者可以在外观上较美观,但是不具备人体正常手指的生理功能。
取同体足趾移植再造手指:也叫“3D全形手指再造术”可以最大限度恢复手指的外形及功能。目前国内常采用此种方法再造手指,我院主要采用这种方法进行治疗,成功率高。
异体手指移植:外形及功能尚可,但使用免疫抑制产生副作用。严重时可危及生命,目前尚在探索阶段,成功率低。
什么是3D全形手指再造?
3D全形手指再造手术设计从自身不同部位取材,配合3D打印辅助手术过程,将缺失的手指重建为有功能、有感觉、有外观的正常手指。目前,我国的手指再造已经发展到了第四代。第一代是皮瓣移植,第二代是脚趾移植,第三代是脚趾移植后修饰性再造,第四代是3D全形再造。
哪些情况适合做手指再造?
首先,先天性手指缺损或因外伤丧失想通过手术再造手指者都可以进行手指再造。其次在年龄方面,手术要求年龄需在3岁以上,70岁以下,且手部供血良好。
手指再造术有什么要求?
手术要求足部供区没有外伤感染、冻疮、足背静脉未反复穿刺输液、没有活动性脚癣及甲癣。
手指再造后会恢复原先的正常功能吗?
通过手术,我们想要的就是恢复手指的功能,通过后期的康复训练,可以恢复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功能,完全可以做到自己吃饭、写字,甚至还可以参加一些适度的劳动。
手指再造费用是多少?会很高吗?
每个人的情况不同,专家给出治疗方案、患者本人选择、适合的术式也不同,所以无法给出一个确切的价格。建议患者到院由专家评估,面诊确定手术方案、术式,预估相应费用。
“我很满意,现在脚变正常了,手也变完整了,还有指甲,我之后可以涂指甲油、穿漂亮的高跟鞋,不用担心别人异样的目光了。”44岁的官女士激动地说道。日前,佛山市顺德区和平外科医院手三区成功为官女士实施食指再造手术,截取足趾移植到缺失手指处,让食指“完整”再现。
儿时意外烧伤痛失食指
据了解,官女士出生在湖北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三岁时由于贪玩爱闹,在一次打闹中不慎摔伤,右手刚好插进了一旁熊熊燃烧的火堆里。尽管母亲已经急忙扑灭了火焰,但官女士的右手一部分已经被烧得焦黑,知觉缺失。由于当时农村的医疗条件有限,只能将食指末端截肢。导致官女士现在右手上,还留有当年烧伤的疤痕,从食指一直蔓延至拇指跟部,覆盖了半个手掌。
自有记忆开始,官女士就带着她残缺的右手生活,虽在功能上并无多大影响,但身边总有异样的目光一直跟随着她。“读书的时候,其他孩子就问,为什么你的手指跟我们长得不一样?”缺失的食指让她心生自卑,与人交流时,总是有意识地将右手藏起来,更特别的是,她还有一只长着六个脚趾的左脚,“我不能穿高跟鞋、凉鞋,只能穿球鞋,把我的脚遮住,因为不好看。”
多地寻医为第六根脚趾“搬家”
官女士对自己的外貌非常注重,会定期去护理发型、保养皮肤、管理身材,她偶尔会给双手涂上漂亮的指甲油,“希望这样能让手变得稍微好看一点。”然而,缺失的右手食指始终是她心中的遗憾,她常常想着:“如果能将左脚多出来的那根脚趾移到手上就好了”。
偶然的一次网上浏览,官女士了解到目前的医术可以实现“足趾搬家”,先后咨询了北京、上海、湖北、重庆、广东等多家医院,有些医院手术费用高昂,难以负担;有些医院需进行多次手术,难以保证术后效果,手术风险大。
经过多方寻找,官女士与顺德和平外科医院手三区主任,2018年度“顺德好医生”吴祥取得联系,经过与吴祥团队一个多月的评估、手术设计讨论,官女士最终选择和平外科医院。
多余脚趾变“废”为宝
吴祥介绍,手术最主要的难点在于血管吻合,常规的足趾搬家会选择大脚趾或第二脚趾,因为这两个脚趾的血管直径相对来说更大,血管吻合更容易,但考虑到患者的主体意愿,希望能通过一次性手术变“废”为宝,需要移植多余的小脚趾,与常规的脚趾相比,血管直径小了一半。再者,官女士的右手食指患处烧伤多年,已经出现了血管挛缩,比正常手指的血管更细,让手术难上加难。
“手术有一定的风险,如果当时脚趾接到示指上不通血,就会出现坏死情况。”吴祥说,和平医院有扎实的显微外科基础,对于血管神经肌腱损伤等手术有相当多成功的病例。手术由两组医生同时进行,一组医生将多余的小脚趾进行仔细的游离切取,取材后对其进行精确修整,保证移植后与正常手指无差异;另一组医生将右手虎口瘢痕挛缩处及食指的血管、神经、肌腱和骨骼及皮肤方面进行修复,再将小脚趾成功移植到受伤的手指部位。术中全程需要高倍显微镜下进行,用比头发丝还细的线,把血管吻合缝好并保证畅通。
经过6个小时的手术,吴祥医疗团队终于将官女士的小脚趾移植到右手食指上。术后,官女士的手指供血情况良好,意味着手术非常成功,真正实现了变“废”为宝。“这样的病例十分罕见。”吴祥说道。
-
哈佛大学科学家确定“吃”电的微生物
2021-06-06 -
Wyss Institute继续发展其软露天度
2021-06-03 -
新的石墨烯传感器检测癌症生物标志物
2021-06-02 -
新的生物技术创新降低了生物电路的不可预测性
2021-06-01 -
合成材料模拟生物体
2021-06-01 -
自组装的基于生物膜的可编程材料
2021-05-31 -
肠道微生物对人体重量的影响
2021-05-30 -
研究人员开发了“仿生液体”,为闭环生物燃料炼油厂铺平了道路
2021-05-30 -
研究人员在南极冰层以下发现了一个活跃的生态系统,其中有一半英里
2021-05-30 -
再生电子生物传感器
2021-05-28 -
工程化大肠杆菌生产高辛烷值生物燃料的关键前体
2021-05-27 -
基于PALM的新技术将有助于降低生物燃料生产成本
2021-05-25 -
在日常产品中发现的纳米材料可引起肺炎和损伤
2021-05-25 -
新方法改善了生物质 - 燃料过程
2021-05-23 -
寻找“微生物暗物质”
2021-0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