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驱痛奋力保护神经 ——访广医二院疼痛科卢振和主任医师
2023年10月15日,卢振和在55年前出发当知青的广东省韶关市中山公园前留影
一 专注,人民医师护健康
明代龚廷贤说过“病家求医,寄以生死”,医院的任务是帮助人们克服对死亡、对疼痛的恐惧。医学世家出身的卢振和,从1968年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开始背药箱做赤脚医生,1970年恢复高考后读上医学专科,1976年毕业后在粤北医院担任麻醉医师,1989年在广州医学院第二医院麻醉科开始神经外科麻醉的脑保护研究,拼命用业余时间在广医、中山医就读提高理论基础。1996年加入了广医二院麻醉科的疼痛门诊,负责病房管理。她深深体会到麻醉治疗创伤性急性疼痛与疼痛科诊疗慢性疼痛病的工作都是为民驱痛的神圣事业,但两个专科处理问题的思维方向和技术路线均有着很大的区别。
中国至少有3亿以上的慢性疼痛病人,给人们健康与社会经济带来很大影响。中重度的疼痛使人心身不安、血管收缩,血压、血糖升高和免疫力下降,影响其他疾病的治疗效果。人的时间精力有限,医学专科就是一群医生把所有时间与精力专注治一病,2003年卢主任开始下决心放弃了心爱的麻醉科业务。从事慢性疼痛诊疗27年来,她如饥似渴地补习疼痛诊疗相关的理论和技术,虚心向各专科和专家们学习各种技术,从不敢接触耗时的麻将、扑克,游戏。她在微博上说:“医师工作责任很重,挣钱不多,经常是‘白十黑’,‘5十2’,但我们无悔,坚持为民治病,为人驱痛”。2000年到美国、加拿大访问学习,及到全国20个省市参加学术活动,都坚持在会场听课,基本没时间逛当地美景。平时除了陪同事、家人的旅游活动之外,热衷的是“学术旅游”。2015年广东省女医师杂志要求每位当选的分会会长写一句格言,卢主任写的是“享受工作,及时追梦!”。
桥梁之父茅以升说:人生之路崎岖多于平坦,忽似深谷,忽似洪涛,好在有桥梁可以渡过,桥梁的名字叫什么呢?叫“奋斗”。退休后的同事们有了时间可捡起原喜好的书画、旅游、小说、跳广场舞等,她说:到医院为治痛奔波是更快乐的事。对特聘她工作的单位从不谈钱而强调需给疼痛科团队。疫情中在云讲台上免费开讲《对因诊疗神经病理性疼痛》倾心授于数十年来的疼痛诊疗经验与心得。希望个人经验能帮助起步的疼痛科,能触发年轻人创新的灵感,促进中国疼痛科建设的发展。
扫码可回看的卢主任网络课二维码
二 专心,对因治痛护神经
国际疼痛定义是“组织损伤导致的脑不愉快情绪”,超过一个月的痛为慢性疼痛。2007年中国宣布成立的世界创新的“疼痛科”,中国疼痛医学科,是世界医学上的创新和进步,大大区别于国际上的以各专科技术为主的(疼痛中心),美国疼痛医学会主席还赞赏这是“一直想做而未成的梦想在中国实现了”。
临床上传统专科都是经历几十代或百代人奋斗的结果,中国疼痛科的创新也不是一僦而成的事。无前人模板,需摸着石头过河。中国疼痛科的建设过程,在医学上体现了我国“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教工作方针。在用全部时间专一去实践去钻研慢性疼痛疾病的疼痛科团队中,卢振和结合临床麻醉中探索脑保护的心得,延伸为疼痛诊疗中的神经保护理念。被年轻人称为中国疼痛诊疗学史上的第3代,中国疼痛科建立后第1代专家的卢振和,甘愿参加韩济生院士的骆驼队,当建设强大中国疼痛科的开荒牛。
临床实践中,卢振和深深体验着疼痛科专业服务慢性疼痛病人,在吸收结合传统各科治痛技术的基础上引进新科技,促进疼痛疗效的突破。与团队一起研究开拓的明视下精准诊断并治疗传入疼痛的躯体感觉神经组织损伤的核心技术,更好地发挥了多种穿刺性技术优势。包括小针刀、银质针、胶原酶、射频、三氧,鞘内泵、脊髓刺激器植入、脊柱内镜等。达到松解嵌压损伤神经,显著增加组织血流、修复损伤和调控紊乱作用。成为疼痛医疗中解决中重度慢性痛,疑难痛的主力军。
各种治疗疼痛的技术,仅仅是医师手中的一个工具。用好它的前提是保护大脑,目标是躯体感觉神经损伤处。在去除疼痛的同时,尽量不要增加病人新的损伤,要尽量保护病人的生理功能。2003年开始,与同事们将破坏神经的射频消融技术创新为“保护神经”功能,逆转了其将被国际淘汰的困境。2008年呼吁腰椎间盘突出症重点治疗的是挤压神经根的纤维环裂口与突出物,发表了“不动中央髓核”的论文,取得3项专利。发挥射频靠近神经的优势,除了对椎间盘裂口、三叉神经痛、肿瘤性痛和交感神经痛能使用高温热凝,更广泛的是应用低温高电压长时程脉冲射频。调控神经紊乱、松解神经嵌压、修复神经损伤,取代了传统开刀手术的较大创伤,广泛帮助了顽固性痛病人。2017年与同事们探讨了MRI导航无放射线精准射频技术,2007、2019年分别编著了“射频镇痛治疗学”第一、二版,射频技术被中华医学会列为疼痛科核心技术之一。
治病先明因,疼痛与各疾病一样凭需主观症状找病因。在中国医学会疼痛分会最高层领导及全国资深教授、主任们的支持下,卢主任在2012年组织了“疼痛定义兴趣组”,热心探索着疼痛原因的诊断规律。经过积极学术讨论、争论与探索,提出“疼痛责任组织是躯体感觉神经损伤”的理念,大家在国内外发表了十几篇文章。在临床实践中的国际疼痛三分类、动物试验的疼痛机制、红外热成像的规律中,均显示了沿疼痛症状相关躯体感觉神经,寻找损伤组织且诊断痛因理论的实用性。2017年发布的国际疾病编码11版,新增的“慢性疼痛病”中显示的清晰定义,有力指导着大家突破治痛效果。
临床医疗是实践医学,实践出真知,唯以躬身实践才能把知识转化为能力,让梦想开花结果。2013年总结疼痛科四大核心技术是,基础为“药物镇痛保证睡眠”,前提是“明确疼痛原因”,特色为穿刺性微创“松解神经嵌压”并结合中西医、康复等技术修复神经,快速镇痛神器有神经阻滞、毁损、刺激器植入等“神经调控”技术。科室获评了国家重点建设疼痛学科。卢主任2007年开始对能敏感显示疼痛原因的每例医用红外热成像检查图认真研读,2022年与全国同事们发表了“医用红外热成像临床医学应用专家共识”。10年来不懈地探索着研发AI分析软件,祈望能突破此客观诊断疼痛的技术瓶颈。
中国女医师协会疼痛分会编著的《疼痛防治靠自己百问丛书》
三 专业,驱痛为民护航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我们需秉持“科技强国”的理念,把中国创新的疼痛专科建设得更强大更好,在慢性疼痛诊疗领域上引领着世界医学进步,实现人类无大痛之梦。2011年组织了病房的“疼痛学校”,为群众讲授疼痛防治知识。2015年带领全国疼痛女医师主任们积极编写了“疼痛防治靠自己”百问丛书18册,自己带头编著“三叉神经痛”防治靠自己。开展的“慢性疼痛对因治疗万里行”活动,走遍西藏、海南、吉林等全国多个省市。
医学上把原因未能明确的病分类为“原发性”某病,例如较广泛危害人们健康的原发性头痛,国际定义有150多种,包括了紧张性头痛、丛集性头痛、偏头痛等。其中的偏头痛被细分为127种,但至今还未有根治的方法,许多人服药过多出现药物性头痛,这些难治性疼痛也是疼痛科的常见病人。当麻醉科医师时常用的神经阻滞技术熟悉了躯体感觉神经系统组织,成为卢主任诊疗慢性疼痛疾病的良好基础。钟南山院士教导为患者解决实际问题是最大的医德,面对群众面临的头痛问题,卢主任在2010年与神经内科教授认真研究了89名头痛患者。总结出占原发性头痛90%的紧张性头痛,就是颈源性头痛。2015年与省疼痛康复分会多学科同事一起,提出“头痛关注颈椎病”,为广泛收集全国的头痛病友信息而建立了(疼痛康复在线)公众号,努力传播疼痛防治知识。在临床实践中结合病例不断地学习、探索头痛诊疗相关的文献、理论及神经的解剖、生理基础,也证明从颈椎入手诊疗,确能帮助绝大部分头痛病友。为突破头痛魔咒,卢主任提出的“停止损伤、防治靠自己、医生帮一把”原则,深得病友认可。
躯体感觉神经遍布全身,各科医生都在专攻人体各系统的同时需诊疗疼痛。疼痛科专攻躯体感觉神经系统组织损伤的慢性疼痛,与众多专科一起合力为民驱痛,大大提高了医院疼痛综合管理质量,形成了互补互撑的守护人民健康的医学大联盟。2015年卢主任被选为省康复医学会疼痛康复分会会长时,连续7年举办了省级、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慢性疼痛对因康复”。2017年,卢振和与广东省疼痛医疗质控中心的专家们到基层医院开展“建设远离中重度疼痛医院”活动,得到领导与医院各专科同事们支持。在广东省“生命之光-抗癌病友协会”大会上,卢主任站起来大声承诺:抗癌须不痛。
2023年中国卫健委与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文,要求医院各科需重视病人的疼痛综合管理,超过3天的疼痛未能得到控制时,急性痛找麻醉科,慢性痛找疼痛科。这是疼痛科队伍的一个沉重而光荣的任务,已退休的卢振和与正在一线奋战的同事们均倍感责任重大,决心不畏路阻且长,奋勇向前冲!
《疼痛康复在线》公众号二维码,努力传播疼痛防治知识
-
一些蜱虫如何保护自己免受人类皮肤上的致命细菌
2022-02-01 -
君主毛毛虫互相斗争为稀缺的食物而战
2022-02-01 -
母老鼠的肠道微生物帮助丝网
2022-02-01 -
我们可以从医生的种族如何影响黑色新生儿的生存
2022-02-01 -
50年前,科学家们怀疑微生物繁荣
2022-02-01 -
这些古老的海底微生物在超过1亿年后醒来
2022-01-31 -
如果细菌乐队在一起,它们可以在太空中存活多年
2022-01-31 -
化石模仿可能比实际的化石更常见
2022-01-30 -
archaea微生物折叠,以极端的方式扭曲并扭曲他们的DNA
2022-01-29 -
海洋酸化可能使一些物种焕发更加亮
2022-01-28 -
50年前,科学家们为陆地布鲁龙龙而制定了案例
2022-01-27 -
A #blackbirdersweek Cofounder旨在放大黑色自然爱好者
2022-01-27 -
个性化的饮食可能是营养的未来。但科学并不是全部
2022-01-26 -
在它成为一个基因编辑工具之前,CRISPR有了一生
2022-01-26 -
辩论对早期生命的迹象激励决斗队去格陵兰岛 - 在一起
2022-01-25